首页 >> 文化

各年龄段的名称,各年龄段的名称 年轻老年人

2022年06月22日 20:13:09 文化 26 投稿:闪电新闻

今天给各位分享各年龄段的名称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各年龄段的名称 年轻老年人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人的年龄段划分的名称有哪些?

人的年龄段划分的名称有以下:

1、赤子:初生的婴儿。

2、襁褓:亦作“襁保”、“强葆”,本意是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后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3、孩提:指二三岁的幼儿。

4、龆龀(tiáochèn):儿童换齿,即指七八岁的儿童。

5、垂髫: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古时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因此以“垂髫”指童年或儿童。

6、幼学:十岁,后称十岁为“幼学之年”。

7、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三岁的少年儿童。

8、豆蔻:本是植物名,代指十三四岁的少女,后谓女子十三四岁为“豆蔻年华”。

9、及笄:女子十五岁。

10、束发:男子十五岁。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为成童的代称。

11、破瓜: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字以纪年,谓十六岁。诗文中多用于女子。

12、弱冠: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故用以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龄。

13、而立:三十岁。战国·孔子及其弟子《论语·为政》:三十而立。后因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

14、不惑:四十岁。战国·孔子及其弟子《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后用作四十岁的代称。

15、知命:五十岁。战国·孔子及其弟子《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意谓到五十岁才懂得天命。后人因以知命为五十岁的代称。

16、耳顺:六十岁。战国·孔子及其弟子《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后以耳顺为六十岁的代称。

17、古稀:七十岁。唐代杜甫《曲江》: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译文:到处都欠着酒债,那是寻常小事,人能够活到七十岁,古来也是很少的了。)

18、耋(dié):七十至八十岁。

19、耄(mào):八十至九十岁。西汉戴圣所编的《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译文:八十,九十岁称为耄。)

各年龄段的名称,各年龄段的名称 年轻老年人 文化

不同年龄段的称谓有哪些?

1岁以下婴儿:襁褓之年

2-3岁儿童:孩提之年

3-6岁儿童:垂髫、总角

13~15岁:舞勺之年

20岁(女):桃李年华

20岁(男):弱冠之年、加冠之年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之年、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之年、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从心之年

70-80岁:耄耋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之年

扩展资料

古人的年龄称谓来源不一,大多根据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袭前人所言而成为固定称谓的。

在所有的年龄称谓中,“九十”的称谓可谓最多最有趣。或叫“鲐背”,鲐是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又人到暮年,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故又称“冻梨”。

还有依据生理特征命名的,如:人初生叫“婴儿”,是因为人初生需要抱在胸前喂奶。婴可与膺通假,膺者胸也。婴儿即为抱在胸前之儿。七岁除叫做“悼”外,还叫“龆龀”也叫做“毁齿”,因为正是换牙时期,所以有此称呼。

当然,古代年龄称谓并不止这些,还有许多散见于各类古书中,因较少使用而未被流传下来。上面所述这些因使用频率高,生命力强而被后人沿用了下来。

人的各个年龄段都分别怎么称呼?

人生各个年龄段,用古语称呼:

一、年龄段为童年:

不满周岁——襁褓;2~3岁——孩提;7岁(女)——髫年;8岁(男)——龆年;幼年泛称——总角;童年——垂髫;10岁以下——黄口;12岁(女)——金钗之年;13岁(女)——豆蔻年华;13~15岁——舞勺之年;青少年——束发。

二、年龄段为少年:

15岁(女)——及笄之年;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破瓜之年;15~20岁——舞象之年;20岁(男)——弱冠;20岁(女)——桃李年华;24岁(女)花信年华;至出嫁—— 梅之年。

三、年龄段为中年:

30岁(男)——而立之年;40岁(男)——不惑之年;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四、年龄段为老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下寿;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80岁——杖朝之年、杖家之年、中寿;80~90岁——耄耋之年;90岁——鲐背之年。

老年——皓首,又称“白首”,还有把六十岁以上的人统称为“耆老”;八十岁以上的人称为“大耋”;亦有泛称老人为“龙钟”、“潦倒之年”的。

五、百岁以上:

100岁——期颐、上寿;120岁——花甲重开;140岁——古稀双庆。

0至100岁的名称分别叫什么

0至100岁中有名称的分别叫:

1、幼年泛称——总角;7岁——髫年;8岁——龆年;10岁以下——黄口。

2、13~15岁——舞勺之年;15~20岁——舞象之年;12岁(女)——金钗之年。

3、13岁(女)——豆蔻年华;15岁(女)——及笄之年;16岁(女)——破瓜年华。

4、20岁(女)——桃李年华;24岁(女)花信年华;30岁(女)——半老徐娘。

5、20岁(男)——弱冠;30岁(男)——而立之年;40岁(男)——不惑之年。

6、50岁——年逾半百、;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80岁——杖朝之年;80~90岁——耄耋之年;90岁鲐背之年;100岁——期颐。

人生的各个年龄段称呼?

人生各个年龄段,用古语称呼:

一、年龄段为童年:

不满周岁——襁褓;2~3岁——孩提;7岁(女)——髫年;8岁(男)——龆年;幼年泛称——总角;童年——垂髫;10岁以下——黄口;12岁(女)——金钗之年;13岁(女)——豆蔻年华;13~15岁——舞勺之年;青少年——束发。

二、年龄段为少年:

15岁(女)——及笄之年;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破瓜之年;15~20岁——舞象之年;20岁(男)——弱冠;20岁(女)——桃李年华;24岁(女)花信年华;至出嫁—— 梅之年。

三、年龄段为中年:

30岁(男)——而立之年;40岁(男)——不惑之年;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四、年龄段为老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下寿;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80岁——杖朝之年、杖家之年、中寿;80~90岁——耄耋之年;90岁——鲐背之年。

老年——皓首,又称“白首”,还有把六十岁以上的人统称为“耆老”;八十岁以上的人称为“大耋”;亦有泛称老人为“龙钟”、“潦倒之年”的。

五、百岁以上:

100岁——期颐、上寿;120岁——花甲重开;140岁——古稀双庆。

扩展资料

中国在习惯上常用的年龄计算方法,按出生后所经历的日历年头计算,即生下来就算1岁,以后每过一次新年便增加1岁。一般按农历新年算,也有按公历算的。例如,12月末出生的婴儿,出生后就算1岁,过了公历1月1日或当地农历新年又算1岁。这样,婴儿出生才几天,已算虚岁2岁了。这种计算方法较为实用。

周岁年龄又称实足年龄,指从出生到计算时为止,共经历的周年数或生日数。例如,1990年7月1日零时进行人口普查登记,一个1989年12月15日出生的婴儿,按虚岁计算是2岁,实际刚刚6个多月,还未过一次生日,按周岁计算应为不满1周岁,即0岁。周岁年龄比虚岁年龄常常小1~2岁,它是人口统计中常用的年龄计算方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年龄

各个年龄段的叫法是什么?

1、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

2、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3、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4、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5、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6、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7、16岁称碧玉年华;

8、20岁称桃李年华。

9、24岁称花信年华;

10、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70至90岁称合鲐背之年,耄耋之年(其中耄年80到90岁,耋年70到80岁),100岁乐期颐。

扩展资料:

古代年龄称谓并不止这些,还有许多散见于各类古书中,因较少使用而未被流传下来。上面所述这些因使用频率高,生命力强而被后人沿用了下来。有些还已经进入了我们的日常交际之中,如:“三十而立”。

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借指幼年。在这里,“总”就是聚拢束结的意思。总角之交(幼年就相识的好朋友)。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年龄称谓

关于各年龄段的名称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因此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353049283@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
tags:

关于我们

九端百科知识网每天更新各类百科知识问答,九端百科提供精准知识问答,行业知识问答,各种百科小知识解答,以及生活常识问答。学知识,必须九端百科网!

最火推荐

小编推荐

联系我们


Copyright 九端网络 贵阳九端网络科技工作室 版权所有 TXT地图 | XML地图 | HTML地图 | 备案号:黔ICP备202301148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