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whorf假说的例子,sapir whorf假说

2022年06月14日 01:33:07 文化 43 投稿:湖北身边的事

大家好,小编来为大家解答whorf假说的例子这个问题,sapir whorf假说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如何形象地理解萨皮尔-沃尔夫假说?

萨丕尔-沃夫假说(英语:Sapir–Whorf hypothesis、语言相对论,Linguistic relativity)是一个关於人类语言的假说,由语言学家兼人类学家萨丕尔(Edward Sapir)及其学生本杰明•李•沃夫(Benjamin Whorf)所提出,是一门心理学及语言学的假说。这个学说认为,人类的思考模式受到其使用语言的影响,因而对同一事物时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不过这项学说引起了一些争议,也招致了一些批评。现今有一些人造语言的发明的部份而生,如逻辑语、道本语等。语言相对性原理(萨丕尔-沃夫假说)认为不同语言里所包含的文化概念和分类会影响语言使用者对于现实世界的认知,也就是说不同的语言的使用者会因语言差异而产生思考方式,行为方式的不同。这个语言结构影响语者认知结构的说法涉及到人类语言学,心理学,语言心理学,神经语言学,认知科学,语言人类学,语言社会学,语言哲学等多个领域并在这些领域中被广泛学习。萨丕尔—沃尔夫假说主要是沃尔夫的学说,其思想来自萨丕尔,因此被人称作“萨丕尔—沃尔夫假说”。

这个假说可以表述为:我们的语言塑造了我们的思维模式,相应地,不同的语言表达决定了我们认识世界的不同方式。这一假说主要由两个组成部分:一是语言决定论(Linguistic determinism),即语言决定思维;另一个是语言相对论(Linguistic relativity),即语言的结构多样化是无止境的。典型的说法是,如果亚里士多德讲汉语的话,他的逻辑肯定是另一个样。这一假说的主要意思是,语言有助于塑造或形成我们的世界观。这里需要指出的一点是,现在几乎没有人会完全接受这一理论的初始形式。

因此萨丕尔—沃尔夫假说发展出了两个版本,即强势说(strong version)和弱势说(weak version)。强势说指的是这一理论的初始假说,即强调语言在塑造我们的思维方式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任用;弱势说则是初始假说的修正形式,即认为语言、文化和思维之间有相关性,但是产生不同思维方式的跨文化差异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关于萨沃假说

摘自:“锁麟囊的教学博客”

“萨皮尔——沃尔夫假说”

萨皮尔以及他的学生沃尔夫是美国描写语言学史上的两个代表人物。萨皮尔关于语言学的理论后来被沃尔夫继承并继续发展,就成为后来著名的“萨皮尔——沃尔夫假说”。

“萨皮尔——沃尔夫假说”的核心是人的语言影响了人对现实的感知。他们认为现实世界在很大程度上是不自觉地建立在人们的语言习惯你上的;语言不仅指示经验,而且规定经验。有多少种语言,就有多少种分析世界的方法。也就是说,世界上的语言不同,各民族对世界的分析和看法也不相同。

“萨皮尔——沃尔夫假说”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语言决定论和语言相对论。第一个观点坚持,语言决定思维;第二个观点坚持,语言的结构多样化是无止境的。

1. 语言决定论

语言决定论即人的思维完全受自己的母语影响,因为人只能通过自己语言中的范畴和区别特征来认识世界。语言不仅仅指称独立于语言而获得经验,而是实际上决定着我们的经验。

沃尔夫的证据主要来自河皮语与英语的对比。他说,在英语和其他印欧语言里,词汇分为两大范畴:名词和动词。这一区别会让讲英语的人感到,世界也分为两种范畴:动作和实体。因此他们把抽象的和没有形状的东西也当作实体。例如,时间是一个连续体,但讲英语的人把它当作可以分段和可以用数字来计算的东西,所以才有:“两天”和“三个月”等说法。但在河皮语里,他们不说“三天”而说“第三个白昼”;他们不说“七天比六天多”,而说“第七天比第六天晚”。

2. 语言相对论

“萨皮尔——沃尔夫假说”中语言相对论的关键是,一种语言系统里的范畴和区别特征对这一语言系统来说是独特的,与其他语言系统不相容。形成思想的过程并不是独立的,而是一种独特的语法,在不同程度上因语言不同而不同。人们并不是用语言来表达已经存在的东西,而是用自己的母语所提供的框架来切分并组织自然世界。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共同的认可基础,离开这个基础,人类就无法谈话也无法理解。沃尔夫说,讲一种语言的人经验的感知事件可能与站在旁边讲另一种语言的人感受完全不同。

针对“萨皮尔——沃尔夫假说”,人们有着种种的质疑。比如“语言在多大程度上塑造和影响思维与文化?”“语言模式和文化规范,应该把哪一个当作主要根源?”“能否为这一假说找到语言之外的证据?”等。现在人们的广泛认识是,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是辩证的。每一个语言都是文化的一部分,其功能是为文化服务并反映着文化的需要。一个言语社团的文化需要与其语言资源不可能完全一致。

不过,“萨皮尔——沃尔夫假说”让人们进一步认识语言与思维,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文化对语言的影响以及语言对思维的影响。萨皮尔没有能在语言分析和描写方面建立一套完整的科学术语和方法,但从美国人类语言学的整个发展时期来看,他的贡献是非常大的。另外,这一假说对人类学,社会学,语言学和语言教学等领域都有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现代语言学流派概论》封宗信 北京大学出版社

《西方语言学流派》 刘润清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语言学史纲要》 岑麒祥 科学出版社

萨皮尔沃尔夫假说

萨皮尔—沃尔夫假说(Sapir—Whorf Hypothesis)的思想源头可追溯到德国哲学家海德( G.Herder ,1744 - 1803)(Wilhelm von Humboldt(1762 - 1835),再到博厄斯(Franz Boas,1858-1942)。萨皮尔(E.Sapir)是博厄斯的学生,沃尔夫(Whorf)又是萨皮尔的学生。博厄斯学派的文化相对论和历史特殊论成为语言相对论的思想基础方面的影响。

这—假说的实质。是对语言反映现实还是创造(现念)现实这一问题的—种解释。归结起来有两点:

一是语言因其自我成形,自我创造的能力而能决定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是形成人们世界意象的积极因素,这叫语言决定论;

二是不同的语言不能表示同一个社会的现实,世界意象随着人们赖以思维的语言体系的不同而变比。这叫语言相对论。

第一点等于在说:一个人的思维完全由母语决定,因为一个人只能根据其母语中编码设定的范畴和区别定义来认识世界;人们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语言决定的。人们观察和感知客观世界的方式取决于语言的词汇相结构、因为人们观察和感知世界的过程是通过语言来实现的。每一种语言都以特定的方式为它的说活者建构他的出界。

第二点通俗点说是:语言结构有无限的多样性,因此一种语言系统中所编定的范畴类别和区分定义为该语言系统所独有,与其他语言系统中所编定的范畴类别和区分定义不同。

这两点说法都有其道理。关于语言决定论,沃尔夫举过的例子包括:在堆放并写有空汽油筒标志的仓库,人们往往因疏于防范而引起火灾;换气扇如果被标为吹风机,其被反向安装的可能性增加。我观察到的例子是一个三岁的小孩的表现。我懂普通话对他讲英语,他懂英语对我讲普通话。我们从阳台上看楼下的建筑工地。工地上有棵树在影响机械作业。我说“They are going to cut that tree down”:小孩问:“他们用什么剪子呀 。”我由此知道他在按英语的cut 的词义思考才会这样提问,因为普通话“砍”字不会让人建立起关于“剪子”的联想。

语言相对论的两层含义:一是一种文化中的内容。只有用该文化中的语言才能得到充分表达。另一层意思是,发源于某一文化中的概念,如果用只一种文化中的语言去讲,意思就会有所不同,至少在人们心目中唤起的意象不同,这也是可想而知的()。

关于霍皮语的例子对于Sapir-Whorf假说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对语言是反映现实还是创造(现念)现实的全新解释。

Sapir-Whorf假说的实质:1、语言因其自我成形,自我创造的能力而能决定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是形成人们世界意象的积极因素,这叫语言决定论。2、不同的语言不能表示同一个社会的现实,世界意象随着人们赖以思维的语言体系的不同而变比。这叫语言相对论。第一点是指一个人的思维完全由母语决定,因为一个人只能根据其母语中编码设定的范畴和区别定义来认识世界。人们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语言决定的。人们观察和感知客观世界的方式取决于语言的词汇相结构、因为人们观察和感知世界的过程是通过语言来实现的。每一种语言都以特定的方式为它的说活者建构他的出界。第二点指语言结构有无限的多样性,因此一种语言系统中所编定的范畴类别和区分定义为该语言系统所独有,与其他语言系统中所编定的范畴类别和区分定义不同。

霍皮族是联邦***认可的一个美洲原住民部落,主要生活在亚利桑那州东北部方圆2531.773平方哩(6557.26平方公里)的霍皮族保留地中。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截至2010年美国共有18327名霍皮人,霍皮语是犹他-阿兹特克语族中30方言种之一。

whorf假说的例子,sapir whorf假说 文化

benjamin whorf假说

Benjamin Lee Whorf,an anthropologist and linguist,proposed Whorf Hepothesis in 1965,that language determines culture and there are close relations between language and culture.

萨皮尔沃尔夫假说有哪些例证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Bloom)注意到,说汉语的中国人与说印欧语言的人在思考纯假设问题时表现出若干思维差异。他认为,由于汉语没有“虚拟语气”这种语法形式,那么说汉语的人的反事实引推理能力也必定弱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

在这样的理念下他设计了以下的实验:设计以反事实假设为背景的语言材料作为问卷,问卷具有英、汉两种语言的文本,然后让母语为英语的受试者回答英语问卷,汉语受试者回答语汉语问卷,最后对比两组受试者成功运用反事实推论的比率。

布鲁姆为此进行了三次试验。在实验二中他使用了一个带有大段反事实推理故事,在实验二中英语受试者成功运用反事实推理的占83%,而说汉语的只有6%~7%能进行反事实推理。加上其他两个问题的研究,Bloom认为他的试验获得成功,某种程度上证明了语言相对论的内容。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美国人类学家萨丕尔及其弟子沃尔夫提出的有关语言和思维的假设是最具争议的理论。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有两个部分:

语言决定论,即一个人的思维完全由母语决定,因为一个人只能根据其母语中编码设定的范畴和区别定义来认识世界;

语言相对论, 即语言结构有无限的多样性,因此一种语言系统中所编定的范畴类别和区分定义为该语言系统所独有,与其他语言系统中所编定的范畴类别和区分定义不同。

扩展资料:

沃尔夫假说并不存在明确的定义。这主要是由于沃尔夫在表述自己观点时语言不明确。这又是由于沃尔夫英年早逝,没出过专著(论文集为后人整理)。生前没来得及对表现出来的观点进行归纳和取舍,系统地归纳梳理自己的理论。所以,关于该假说的确切定义并不存在。

国内学者对沃尔夫假说的理解大致为三种:其一,语言影响人对客观世界的感知;其二,语言影响人的世界观;其三,语言影响人的思维③。

Brown (1967:25) 提出了沃尔夫假设三段论:

1) “语言结构差异论”(语言A 的结构不同于语言B 的结构)

2) “语言文化相关论”(文化A 与文化B 的行为结构差异同语言A 与语言B 的结构差异有关联)

3) “语言决定论”( 语言A 的结构决定文化A 的行为结构)

关于whorf假说的例子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因此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353049283@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
tags:

关于我们

九端百科知识网每天更新各类百科知识问答,九端百科提供精准知识问答,行业知识问答,各种百科小知识解答,以及生活常识问答。学知识,必须九端百科网!

最火推荐

小编推荐

联系我们


Copyright 九端网络 贵阳九端网络科技工作室 版权所有 TXT地图 | XML地图 | HTML地图 | 备案号:黔ICP备202301148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