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夏至习俗,夏至有啥风俗

2022年06月07日 16:08:09 生活 62 投稿:荼蘼说

大家好,关于夏至习俗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夏至有啥风俗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夏至的习俗有那些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太阳运行至黄经90°时为交节点,一般在公历6月21~22日交节。

01

祭神祀祖。夏至时值麦收,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周礼·春官》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荒年、饥饿和死亡。夏至日正是麦收之后,农人既感谢天赐丰收,又祈求获得“秋报”。夏至前后,有的地方举办隆重的“过夏麦”,系古代“夏祭”活动的遗存。

02

吃过水面。夏至这天山东各地普遍要吃凉面条,俗称过水面,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谚语。烟台莱阳一带夏至日荐新麦,黄县(今烟台龙口市)一带则煮新麦粒吃,儿童们用麦秸编一个精致的小笊篱,在汤水中一次一次地向嘴里捞,既吃了麦粒,又是一种游戏,很有农家生活的情趣。

03

吃鸡蛋黄瓜。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总称伏日。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山东有的地方吃生黄瓜和煮鸡蛋来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鸡蛋,不吃别的食物。

04

消夏避伏。夏至日,妇女们即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酉阳杂俎·礼异》:“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扇”,借以生风;“粉脂”,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在朝廷,“夏至”之后,皇家则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而且从周代始,历朝沿用,进而成为制度。

夏至来了,这个节气有哪些习俗呢?

一般这个节气都会庆祝丰收,同时也要祭祀自己的祖先。因为夏天特别的炎热,所以很多女性会互相赠送一些小礼物,在夏季的时候也要吃一些馄饨, 汤面。夏至面也被称为“入伏面”,夏至吃面是南方地区的一大习俗。北方地区会更喜欢吃过水面,广东地区则是喜欢一些清甜的食物,味道特别的清淡。会在夏至的时候吃苦瓜,容易下火。西北一些地区还会吃粽子。

夏至有什么风俗和讲究

夏至的传统习俗有:祭神祀祖,夏至时值麦收,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的习俗,以祈求消灾年丰。凉食避暑,人们普遍喝凉茶等清甜食物避暑。吃面,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

夏至有什么风俗和讲究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

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出现骤来疾去的雷阵雨,由于降雨范围不大,人们称为“夏雨隔田坎”。

夏至除了需要注意消暑解渴外,情绪上还要尽量平静,同时注意睡眠,天气炎热,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应该适度降低运动的强度。

夏至都有哪些习俗?

1、祭神祀祖

2、消夏避伏

3、“夏至”食品

各地夏至习俗:

1、绍兴龙舟竞渡

绍兴龙舟竞渡因气候故,明、清以来多不在端午节,而在夏至。是日,观者云集,热闹非凡。此风至今尚存。

2、食醮坨

由米磨粉做成,加韭菜等佐料煮食,又名圆糊醮。谚云:“夏至吃了圆糊醮,踩得石头咕咕叫”。以前,很多农户将醮坨用竹签穿好,插于每丘水田的缺口流水处,并燃香祭祀,以祈丰收。小孩子早待此日,以便到各田城摘取醮坨,乘机饱食一顿。

3、无锡吃麦粥、吃馄饨

夏至这天,无锡人早晨吃麦粥,中午吃馄饨,取混沌和合之意。有谚语说:“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吃过馄饨,为孩童秤体重,希望孩童体重增加更健康。

4、北食粽或吃薄饼

在中国西北地区如陕西,此日食粽,并取菊为灰用来防止小麦受虫害。在南方,此日秤人以验肥瘦。农家擀面为薄饼,烤熟,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腊肉,祭祖后食用或赠送亲友。

夏至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夏至节气的特点是多暴雨、梅雨天气、高温、潮湿。夏至风俗有,祭神祀祖、凉食避暑、食麦粽、吃馄饨、消夏避伏等。夏至时值麦收,自古就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的习俗,以祈求消灾丰收。人们喜好在夏天滋补避暑,人们普遍喝凉汤、凉茶、酸梅汤等比较传统而且十分清甜的食物。

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角度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因为,接近地表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的时候。俗话说热在三伏,2018年三伏从7月17日到8月26日,每伏10天,真正的暑热天气,大约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立秋前后,中国各地的气温均为最高,有些地区的最高气温可达40℃左右。

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骤来疾去的雷阵雨,由于降雨范围小,人们称为夏雨隔田坎。唐代诗人刘禹锡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

夏至习俗,夏至有啥风俗 生活

关于夏至习俗和夏至有啥风俗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因此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353049283@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
tags:

关于我们

九端百科知识网每天更新各类百科知识问答,九端百科提供精准知识问答,行业知识问答,各种百科小知识解答,以及生活常识问答。学知识,必须九端百科网!

最火推荐

小编推荐

联系我们


Copyright 九端网络 贵阳九端网络科技工作室 版权所有 TXT地图 | XML地图 | HTML地图 | 备案号:黔ICP备2023011484号-3